门户
中国新闻
社区新闻
加国新闻
世界新闻
休闲娱乐
居家生活
法律专刊
活动
社区
教会
讲座
旅游
其他
地图
活动
景点
报纸
第389期目录期
第388期目录期
第387期目录期
第386期目录期
第385期目录期
以前各期
手机上看
门户 中国新闻 查看内容

气候冷暖周期与中国朝代更迭相关

2022-8-24 06:53 AM|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05| 评论: 0|来自: 冰川思想库

摘要: 天气显然是一年比一年热,天灾似乎也是一年比一年多。长江中上游数十年不遇的山火肆虐和“水落古建筑出”的视频布满社交媒体,令人生出许多不祥之感。这或许会触动更多中国民众加入到应对气候变暖的全球性政治浪潮中 ...
天气显然是一年比一年热,天灾似乎也是一年比一年多。长江中上游数十年不遇的山火肆虐和“水落古建筑出”的视频布满社交媒体,令人生出许多不祥之感。这或许会触动更多中国民众加入到应对气候变暖的全球性政治浪潮中。



图/视频截图

浙江大学前校长、现代中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发表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通过对史籍中的古代气候水文资料记录,梳理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长时段气候变化规律。

竺可桢的研究恰恰告诉我们,11世纪是个重要分水岭,在度过了隋唐三百年温暖期之后,中国的气温再次转入寒冷期,之后的平均温度比今天低1℃左右。(转引自《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基于计量经济史的理论与经验证据》第30页,赵红军著,格致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


也就是说,从北宋中前期开始,恰如从西汉中前期开始的那个周期一样,神州大地又一次笼罩在凌冽的严寒中。

这是不是宋代和汉代由盛转衰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呢?这里还有一个同样醒目的欧洲案例可以作为参照: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罗马帝国从衰落到灭亡的200年,也就是3世纪中期到5世纪中后期,正好也就是中国中古以前最寒冷的那段时期——魏晋南北朝。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气温变化与王朝兴衰之间的这种“对应规律呢”?这主要得从古代的支配性生产方式和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中去寻求答案。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以及古代大部分时期的政治中心在黄河流域,也就是温带。在这一地区,一般来说,气候变得暖和(同时往往也会更湿润)便更有利于农业生产。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更多的丰收自然造就更繁荣的社会。反之,寒冷干旱所造成的农作物频繁歉收,必然孕育着灾难的种子。



图/图虫创意

但这是从中原王朝社会内部来审视,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历史上,欧亚大陆的北部,在温带的边缘和亚寒带地区,先后一直生存着不同的游牧民族部落。一旦气候变冷,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大草原会因为寒冷干旱而出现水土冻结、草场退化、绿洲干涸,生存环境显著恶化。

更为重要的是,游牧社会相对单一的生存手段和经济特征还决定了他们对自然的依赖性比农耕文明更强。在大自然的沧海桑田面前,游牧社会比农耕社会更为脆弱,适应能力弱得多。于是,逐草而居的他们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向温暖的南方迁徙流动,这就对南部农耕社会的稳定、甚至生存造成了严重冲击。

而且,尽管北方游牧民族的文明远远落后于南方农耕社会,但游牧社会的特性使得他们比农耕民族具有强得多的机动性和集体行动纪律性,这就让他们拥有了更强的战斗力。

三千年来,先是西方的犬戎毁灭了西周;后来的“五胡乱华”又把晋朝赶到了淮河以南;再往后,女真人灭亡了北宋、蒙古人荡平了南宋;最后,满人入关,歼灭了王朝时代最后一个汉人政权——明朝……相似的剧情几乎在每一轮气候变冷的周期里都要重复上演。



▲电视剧《忽必烈传奇》剧照(图/视频截图)

还有学者利用古气候重建记录,考察了气候变迁对中国唐末到清朝的战争、动乱和社会变迁的影响。结果发现,寒冷期战争频率显著高于暖期。

70%-80%的战争高峰期、大多数的朝代更替和全国范围的动乱都发生在气候寒冷期。基于秦朝建立至清朝灭亡的两千年“气候-王朝生命周期”的数据研究同样表明,较少的降雨增加了游牧民族向汉人政权的进攻概率。(《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基于计量经济史的理论与经验证据》第23-25页,赵红军著,格致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
事实上,前现代的技术条件下,不仅中国,在整个欧亚大陆上,农耕文明在应付游牧民族的武力压迫时,总是捉襟见肘。可能唯有茂密的森林、南方炎热的气候和水网密布的地形,才能稍稍阻挡游牧铁骑摧枯拉朽的步伐。顺便再提一下,曾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将地中海圈为内湖(“我们的海”)的罗马帝国,也像中国宋代一样,是在一浪接一浪的蛮族入侵之下终于分崩离析的。

很大程度上看,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年来,人口和经济中心持续向南移动,也是这一幕数千年历史连续剧的结果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GMT-5, 2024-5-20 03:06 AM

返回顶部